×


系統正在處理中....

窗口將在 5秒后自動關閉.


rationalism  
KK:[ˈræʃǝnḷˌɪzǝm] DJ:[ˈræʃǝnǝlizǝm]
權威釋義


維基百科

理性主義歐洲理性主義(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認人的理性可以作為知識來源的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哲學方法,認為理性高於感官感知,也稱作唯理論。形式的來說,理性主義是指認定真理不能依賴感官, 而需依賴理智和演繹推理的方法論或理論。

理性主義最早的發源地是在英國,一般認為是隨著以哥白尼日心說為先驅的科學革命在歐洲大陸的發展,然後在包含法國在內的歐洲大陸各地繼續發揚光大,最後在笛卡兒的思想出現以後而產生的一套理論,17-18世紀間主要在歐洲各地例如在歐洲大陸以及冰島和愛爾蘭跟英國得以傳播。同時代相對的另一種哲學方法稱為經驗主義,它認為人類的想法來源於經驗,所有知識可能除了數學以外主要來源於經驗。這裡主要關注的是人類的知識來源以及證實我們所知的一種手段。

理性指能夠識別、判斷、評估實踐理由以及使人的行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過論點與具有說服力的論據發現真理,通過符合邏輯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獲得結論,意見和行動的理由。

理性主義及經驗主義並非由當時的哲學家,而是後人作出了區分。事實上,有時兩者之間的區分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麼顯著。三位主要的理性主義者都認同經驗科學的重要性,並且他們在研究方法及形上學的理論上更接近笛卡兒而不是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茲。儘管這種區分在著書立作時很有必要,他們在哲學本身來說不是非常有用。

典型的理性主義者認為,人類首先本能地掌握一些基本原則,如幾何法則,隨後可以依據這些推理出其餘知識。最典型的持這種觀點的是斯賓諾莎及萊布尼茲,在他們試圖解決由笛卡兒提出的認知及形上學問題的過程中,他們使理性主義的基本方法得以發展。斯賓諾莎及萊布尼茲都認為原則上所有知識(包括科學知識)可以通過單純的推理得到,另一方面他們也承認現實中除了數學之外人類不能做到單純用推理得到別的知識。

笛卡兒的理論相對來說更接近亞里斯多德,他認為只有一些永恆真理(包括數學以及科學的認知及形上學基礎)可以單純靠推理得到,其餘的知識需要藉助生活經驗以及必要的科學手段。更準確地說笛卡兒是一位重視形上學的理性主義者,是一位重視科學的經驗主義者。

康德開始時是一位理性主義者,但是經過休謨的「將他從沉睡中喚醒」的著作(《人類理智研究》)的薰陶,他成了理性主義者以及經驗主義者的綜合體。

現在理性主義表達一種人類行為應該由理性所支配的觀點(這種觀點被歐洲所有的理性主義者以及所有的經驗主義者所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