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正在處理中....

窗口將在 5秒后自動關閉.


melancholia  
KK:[ˌmɛlǝnˈkolɪǝ] DJ:[ˌmеlǝnˈkǝuliǝ]
權威釋義



維基百科

憂鬱病melancholia,中國大陸作憂鬱症),一種情緒與心理狀態,指一個人呈現哀傷、心情低落的狀況,絕望與沮喪為其特色。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但是強烈而長久持續的憂鬱情緒,可能是精神疾病造成。

憂鬱是中樞(腦)神經面對內外在環境狀態所產生的情緒反應。短期憂鬱的心理會增加額外的生理負擔。心跳及血壓需稍稍上升,以支撐此負擔。長期的心理緊繃使得身心無法休息恢復,連睡眠及體重(增胖) 都受到影響,各個器官的效率大大降低,心跳及血壓更需上升,以勉強維持人體的恆定狀態。

當憂鬱剛發生時,我們檢視心跳、血壓及心率變異 HRV 數據發現:

  1. 心跳及血壓稍稍上升
  2. 交感LF微幅上升
  3. 副交感HF顯著撤退
  4. 自律神經總活性心率變異HRV顯著下降
  5. 交感副交感平衡指標LF/HF顯著上升(交感相對過盛)

若心理的因素沒有排除,長期的生理效應變成:

  1. 心跳及血壓顯著上升
  2. 交感LF微幅下降
  3. 副交感HF顯著撤退
  4. 自律神經總活性心率變異 HRV 顯著下降
  5. 交感副交感平衡指標LF/HF顯著上升(副交感撤退所造成)

憂鬱初期,大腦的海馬體、杏仁核,以及前額葉皮質等負責情緒的區域,下達指令給自律神經,心血管、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等,適時地回應內外在壓力(心跳及血壓稍稍上升,HF下降等)。但長期的憂鬱會導致身心俱疲,自律神經的交感支容易出現交感疲乏(Sympathetic Fatigue),LF絕對值甚至低於正常值,再加上副交感HF已顯著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