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正在處理中....

窗口將在 5秒后自動關閉.


anemia  
KK:[ǝˈnimɪǝ] DJ:[ǝˈniːmiǝ]
權威釋義



維基百科

貧血(英語:anemia)通常定義為血液中紅血球或血紅素總數量下降的情形;也可以被定義為血液攜帶氧氣能力下降的情況。當貧血慢性發作時,其症狀往往不明顯,可能包含疲倦、虛弱、呼吸困難或活動能力下降;有時急性發作,就會出現較為強烈的症狀,可能包含意識不清、感覺將要昏倒以及想喝更多水。在一個人面色蒼白得很明顯之前,就已經有顯著的貧血狀況了。依據不同病因,可能會出現額外的症狀。

貧血的原因總共分為三種主要類型:一為失血;二為紅血球製造數量下降;三為紅血球細胞分解增加。失血可能是由於創傷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紅血球製造減少的原因包括鐵質缺乏、維生素B12缺乏症、地中海型貧血、以及各種骨髓相關的腫瘤等等。造成紅血球分解增加的原因包括基因上的異常(例如鐮刀型貧血)、感染(例如瘧疾)、以及自體免疫性疾病。貧血也可以依紅血球的大小及每個紅血球中的血紅素量進行分類。如果紅血球較正常小,則稱為小球性貧血 (microcytic anemia);如果較正常大則是巨球性貧血(macrocytic anemia);如果大小在正常範圍內則屬於正常血球性貧血(normocytic anemia)。 貧血診斷標準可根據血紅素量(Hemoglobin)或血容比(血細胞壓積)(Hematocrit; Hct)。 在男性血紅素正常是130-140 g/L(13-14 g/dL),但女性正常是120-130 g/L(12-13 g/dL)。在男性血容比正常是41-50%,但女性血容比正常是36-44%。至於貧血的真正原因則需要更進一步的測試才能知道病因。

因紅血球容量測定複雜,臨床常以血紅蛋白濃度(Hb)、紅血球計數(RBC)、血容比(血細胞壓積)(Hct)等指標替代,這就可能造成:

  • 假性貧血:紅血球容量正常,但血容量增加導致血液稀釋,使Hb、RBC、Hct等濃度指標下降。見於妊娠、充血性心力衰竭、脾大、低白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
  • 漏診貧血:貧血伴血液濃縮時,Hb、RBC、Hct等濃度指標下降不及紅血球容量,可能導致漏診。見於急性失血性貧血早期等。

對部分族群而言───比方說孕婦───服用鐵劑一類的營養補充品對預防貧血是有幫助的,但是並不推薦用在貧血原因尚不明的病人。進行輸血治療的時機一般視症狀而定。對於沒有症狀的病人而言,血紅素值只要不低於60-80 g/L(6-8 g/dL)就不建議給予輸血,這樣的標準也可以套用在部分急性出血的病人身上。紅血球生成刺激劑一般只建議用於嚴重貧血的患者身上。

貧血是血液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影響了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全世界大約有十億人患有缺鐵性貧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而孩童、孕婦以及年長者也較容易患病。貧血會增加醫療照護的成本,也會讓患者失去工作的能力而降低其生產力。其英文名源自古希臘文:「ἀναιμία(anaimia)」,字根為「ἀν-(an-),否定」,以及「αἷμα(haima),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