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正在處理中....

窗口將在 5秒后自動關閉.


extinction  
添加到生字筆記
KK:[ɪkˈstɪŋkʃǝn] DJ:[iksˈtiŋkʃǝn]
權威釋義



維基百科

絕滅(英語:Extinct,或縮寫為EX)是生態學、環境科學中的專業用語,也做滅絕絕種,用於描述一個物種完全消失的自然過程。由於生存競爭的關係,滅絕消滅了一部份物種,但同時也為其他物種的發展和新物種的產生創造了條件。例如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事件,導致了非鳥恐龍的滅絕,但非鳥恐龍滅絕後,原本被非鳥恐龍壓制的哺乳動物得到了繁榮的發展,取代了非鳥恐龍的生態位;還比如,由於藍綠藻活動所導致的大氧化事件後,厭氧生物幾乎滅絕,但又為日後動物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物種滅絕在早期並不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因這一概念很易與「其所有後代都死亡」混淆。在地質時代,絕滅是司空見慣的事件,那麼除了最原始的生物外,所有前現代的生物死絕,就不可能進化成現代的生物。現在「滅絕」的意思是指名和原始的外觀相似,可被識別為同一物種的後代死絕,而存活的後代是透過物種的形成的方式成爲與祖先不同的物種在現代生存。

據2019年由IPBES提出的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指出,野生哺乳動物的生物量已經下降了82%,自然生態系統已經失去了大約一半的面積,上百萬物種絕滅。所有絕滅的風險主要由於人類的行為。25%的動植物受到絕滅的威脅。

2019年6月,一百萬種動植物面臨著瀕臨絕滅的危險。自1750年以來,地球至少失去了571種物種,很有可能會更多。現今物種絕滅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破壞了自然棲息地,例如砍伐森林或將土地變成耕地。

據估計,地球上曾經生活著超過99%的物種,總計超過50億個物種已經絕滅,我們將再也無法目睹它們的風采。對地球目前物種的數量的估計在1000萬到1400萬之間,其中有大約120萬已被記錄在案,尚未描述超過86%。 2016年,科學家報告說,目前地球上估計有1萬億種,其中僅描述了百分之一的千分之一。

通過進化,物種通過物種形成過程出現-當新的生物物種能夠找到並利用生態位時,它們便會繁衍生息,而當物種無法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存或抵抗競爭時,它們便絕滅。動物及其生態位之間的關係已得到牢固確立。典型物種在首次出現後的一千萬年內就絕滅了,儘管有些物種(稱為活化石)可以存活幾億年,但形態變化很少甚至沒有。

大規模絕滅是相對罕見的事件。但是,孤立的絕滅是很普遍的。直到最近才記錄了絕滅事件,科學家們對目前的高絕滅率感到震驚。大多數絕種的物種從未得到科學記錄。一些科學家估計,到2100年,目前多達一半的動植物物種可能會絕滅。2018年的一份報告顯示,自晚更新世以來,在人類時代消除的300種哺乳動物物種的系統發生學多樣性將需要5到700萬年恢復。

符號(†)旁邊放置一個物種或其他分類單元的名稱通常表示其狀態為絕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