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複: clocks
動變: 過去式:clocked 過去分詞:clocked 現在進行時:clocking
窗口將在 5秒后自動關閉.
時鐘(clock,timepiece)簡稱鐘,所有計時裝置都可以稱為計時儀器。鐘錶在現代漢語中一般有兩種意思,一是各類鐘和錶的總稱,另一個是專指體積較大的表,尤指機械結構的有鐘擺的鐘。
時鐘是人類最早發明的物品之一,原因是需要持續量測時間間隔,有些自然的時間間隔(如日、閏月及年)可以用觀測而得,較短的時間間隔就需要利用時鐘。數千年計時設備的原理也有大幅變化,日晷是利用在物體在一平面上影子的變化來計時,計算時間間隔的儀器也有許多種,包括最廣為人知的沙漏。配合日晷的水鐘可能是最早的計時儀器。歐洲在1300年發明了擒縱器,後來也創作了第一個機械鐘,可以利用像擺輪之類的振盪計時設備。發條驅動的時鐘約在15世紀出現,鐘錶業約在15世紀至16世紀開始發展,1656年發明了擺鐘,因此在計時的準確性又進一步提昇,當時因為航海導航對時間的精確性要求,也帶動時鐘可靠性及精確性的提昇。電子時鐘在1840年申請專利,二十世紀電子學的發展產生了可以完全不用機械機芯的時鐘。
現在時鐘內的計時元件是諧振子,一個會以固定精準頻率振盪的物體,諧振子可能是單擺、音叉、石英晶體,或是原子在發射微波時電子的振盪。類比型的時鐘會用指針及角度表示時間,數位時鐘則是用數字的方式表示,有兩種時間表示法:十二小時制及二十四小時制。大部份數位時鐘都是用電子設備及液晶、LED及真空熒光顯示器來顯示時間。時鐘功能也是現在電腦、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標準功能之一。
為了方便性、距離、電話或是失明人士的需求,有用聲音報時的聽覺時鐘。為了盲人需求,也有用觸摸方式可以感知其時間的盲人時鐘,其中有些類似傳統時間,但調整其設計,可以直接觸摸錶面得知時間,但又不會影響計時功能。計時技術也在持續演進之中。
有關鐘表的研究稱為鐘表學。